三、“说”的艺术 在确定完口述复习内容和呈现复习内容后,如何进行口述复习呢?心理学认为:运用多种多样的复习形式能提高复习效果:尽可能利用多种感官分析器的活动,把看、读、写、听结合起来;把所学材料加以系统组织,自己编写提纲有助于提高复习效果。在复习过程中,拿全部时间复习不如只拿部分时间去复习,而用另一部分时间去进行尝试回忆。尝试回忆与识记交替进行,一方面通过尝试回忆,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成绩,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;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尝试回忆了解材料的难点,从而使复习更有目的性。 罗马法从形式上分可分为习惯法和成文法。先有习惯法,后有成文法。十二铜表法的颁布标志着成文法的诞生。成文法从内容上分可分为公民法和万民法;先有公民法,后有万民法。伴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,出现了很多新问题,公民法无法解决,万民法取代公民法。公民法处理的是罗马共和国时期的罗马公民内部的事务,万民法处理的是罗马帝国时期的一切自由民之间的事务。公元6世纪,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主持编撰了《民法大全》,标志着罗马法体系的最终完成。 习惯法:维护贵族利益 成文法:抑制贵族,保护平民 公民法:处理罗马共和国时期罗马公民内部事务 万民法:处理帝国时期自由民之间事务 罗马共和国、罗马帝国:公元27年前为分界线,即基本上公元前的是共和国,后是帝国 口述复习的具体组织为:教师示范——学生独立尝试口述——学生互相口述——学生独立口述。 (一)教师示范 学生很熟悉看图说话,但是没有尝试过看知识体系、口述知识点。所以,学生口述的前提条件是在新授课时,教师要先做个示范,对知识体系、知识点的口述进行组织,让学生在头脑里留下印迹,形成已有经验。等到复习时,学生才能进行更好的有效口述。教师可以尝试让学生看着知识体系、图片文字来复述历史。学生在口述时,主要需要回忆已有知识储备,从已有经验中提取。这样能激起学生的兴趣,能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,强化复习的动机。 (二)学生独立尝试口述 学生在教师的示范下,努力寻找大脑印迹,找到兴奋点,在自己口述不下去的地方做好记号,为下一阶段的口述做好事先准备,有的放矢。这个过程是必需的,否则学生将没做好准备而进入下一阶段,不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有效记忆。 (三)学生互相口述 学生最喜欢这一环节,因为他们没有顾虑,反正说给同学听的,正好可就自己不会的地方询问别人。在学生之间相对宽松的环境里,学生大胆交流,可及时暴露问题、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。 (四)学生独立口述 在完成以上环节后,个别学生在班上进行口述。这一环节,学生有备而来,有信心回答好问题,同时也能及时给教师一个了解学生掌握情况、纠正错误和课堂小结的时间和机会。全班同学在倾听后不仅会得到一个明确的答案,而且能集中注意力,检验自己的学习效率。 学生能口述出来的内容,肯定能默写出来,这比单纯的默写效果好很多。单纯的默写太耗费时间,首先需要学生先背,然后由教师确定默写内容,再进行课堂默写,最后教师还需要批改,评讲。而口述复习中,学生必须思考,必须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说清楚,同时还必须把历史概念的区别说清楚,学生在回忆中去记忆。同时,这种复习方法很新颖,学生可以看着知识点说,不要死记硬背,所以乐意接受。 实践证明,在师生、同学之间的交流中通过口述复习的方法进行复习是可行、有效的复习方法。它有利于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实效性,有助于减轻学生的实际负担,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,符合新课标的要求。 参考文献: [1]汪风炎,燕良轼.教育心理学新编[M].广州:暨南大学出版社,2006. [2]干如辉.谈谈如何提高山区高中生历史知识记忆能力[J].中学文科,2006(12). |